第25章 1 车子沿着两轮之间的轨迹行走(1 / 2)

,最快更新青少年不可不读的18本国学经典 !

第五章1 车子沿着两轮之间的轨迹行走

《中庸》:中庸,恰到好处的做人智慧

1906年,学者辜鸿铭把《中庸》翻译到了西方,立即引起了轰动,人们是根据《中庸》的标题去阅读的,因为“中庸”翻译成英语是“对人生最普遍的指导”。

一篇几千字的文章为什么可以冠以这样深刻的名字呢?原来,《中庸》堪称中国儒家思想的总纲。《中庸》的作者是孔子的嫡孙子思,本是《礼记》的一篇,后来被宋代哲学家朱熹选入了《四书》。这篇文章通篇其实只谈了两个字“中庸”,但这两个字却是一把打开幸福之门的钥匙。它告诉人们,凡事要适可而止,既不能不够,也不能超过,但是也要坚定不移,不能动摇,不能偏废两端,但要不偏不倚地行事。这一智慧,既可以用于做人,也可以用于治学,所以说,它是“对人生的普遍指导”。

所有的车都是两个轮安在一个轴上,但是车子总是沿着两轮之间的轨迹行走。人都有两条腿,可是人走路的路线,既不在左腿,也不在右腿,而是在两腿之间。中庸处世,也是如此:不要走极端,保持中和。

《中庸》开头说:君子的言行常守中庸的道德标准,小人的言行则违反中庸的道德标准。君子之所以能够常守中庸的道德标准,是因为君子每时每地都守中庸之道。小人之所以违反中庸,是因为小人经常肆无忌惮地做事情。所以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,都同意“水满则溢,月满则亏”的哲理。事物没发展起来的时候,固然需要大力支持,当它发展得过分的时候,也应该适时予以制止。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