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十一章 德国崛起(2 / 2)

我的元首 落爷孤独 3599 字 2022-07-26

在一战后的短短十年内德国的经济确实创造了发展的奇迹,希特勒面对的德国的战后的经济状况却是这样的:一战中,德国有200万人死于战争,150万人致残,100万人死于饥饿,瘟疫,经济濒于崩溃,工农业生产急剧下降,工人实际工资减少,再加上1320亿马克的巨额的战争赔款,德国基本完了。试想一下,如此的残破不堪,而在短短的十年内就达到了压倒英法的绝对优势,确实令人难以置信。

剥夺犹太人资本当然也是希特勒的手段之一,希特勒等人登台以后,大量开展“排犹运动”,帮助“雅利安”财团剥夺犹太人的财产。由于这一“运动”,共计约160-180亿马克的德国犹太资本,通过强力没收或被迫易主的方式,全都转到了“雅利安”财阀和纳粹党魁手中。现在因为张俊的出现,希特勒没有大量地掠夺犹太人的财产,但是犹太人的大量工厂和矿产企业等不动产,除了少部分被搬迁到中国,其中大多数被德国政府以十分低廉的价格收购为国有企业或者公司,或者转卖给私人公司,德国在犹太人遗留财产上的收入不会少于四十亿马克,被犹太人带去中国的也有上百亿的财产。

在犹太人的问题上中国是获利最大的,天量的投资和大量的科学家和技术工人,必然加快中国的现代化进程,当然中国面临的危机也是有的,已经拥有中国“平等国民待遇”的犹太人会不会不安分,把他们的“犹太复国主义”施加到中国身上。

其实不用太担心,我们汉族自古以来都有包容性,在中国可不存在宗教冲突一说,宗教冲突是最大的隐患算是排除了,现在在中国的犹太人可是没有武装力量的,中国也不会让有钱又有技术的犹太人拥有武装,张俊也不会答应。其实张俊内心也在纠结自己对犹太人的安排,一方面自己的祖国需要外来投资,需要先进科技,需要科学家,工程师等等……,这些东西不是想有就能有的,现在有犹太人这一机遇,就要好好利用起来,不要因咦费食——害怕被饭梗死而不吃饭。这样做绝对不可取。张俊也在自己心里轻声问自己:

1,我的想法简单了吗?安排犹太人去中国到底是利大于弊,还是弊大于利?按理说是利大于弊的。

2,我的想法是让犹太人加快中国的现代化进程,不要抗日战争打完后,结果还是一片废墟,百业待兴,科技,工业继续落后于世界,我的想法是好的,但是祖国和人民会这样想吗?

3,商人为了追逐更多的利润,绝对会加快工业生产和工业的现代化,这对中国是好事,现在的现实已经说明,但是社会问题更是一大堆,如果解决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问题,需要书友们讨论。

4,我当初的想法是好的,出发点也是好的,想借助犹太人的经济和科技实力,加快中国的现代化进程,在抗日战争日期,对年钢铁产量不足五万吨的中国来说,的确有很大的帮助,但后期的社会问题会不会严重激化?

5,犹太复国主义的中国抬头,如果他们只想回到自己的故土也就是中东古犹太王国,这个我还是可以帮忙的,正好给中东的产油国下点眼药,德国好乘机控制中东的石油,

6,犹太人对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就是一把双刃剑,第一犹太人的商业天赋,会在很短的时间积累大量的财富,容易造成天量的贫富差距,加速社会矛盾,同时也会把更多的工人推向GZD的一边,不要忘记了中国还有一个毛爷爷。

7,不知道后期如果毛爷爷没收了那些天量的犹太工厂,会不会为此写一篇诗词哦!好期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