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6章 最后的飨宴(上)(2 / 2)

如潮的掌声中,台上的彩戏艺人结束表演。退场前,艺人突然双掌一拍,高悬于舞台上方的数朵红绸大花轰然绽开,“哗啦啦”垂落下来,眨眼就变成宽阔的帷幕,将舞台遮了个严严实实。不光百姓,连城楼上的王公贵族们都忍不住发出惊讶之声,这又是什么道道?

少顷,帷幕缓缓升起:舞台正中五名婀娜的舞姬分着五色衣裙,组成一个优美的造型,像一朵硕大的五色梅花,夏日中绽放着鲜妍的芳华。悠扬的乐声响起,舞姬们水袖轻扬、腰肢舒展,五色梅花越开越大,慢慢散开,变换出不同的造型,身着白纱衣绿罗裙的舞姬被拥到正前方领舞。随即一把纯净清亮的男声吟唱起来:“兰叶参差桃半红。飞芳舞縠戏春风。如娇如怨状不同。含笑流眄满堂中……”

没有欢呼,没有掌声,所有人都面露痴迷之色,这般美好的景象让所有人都产生了不真实的感觉,唯恐少看了一个动作,少听了一句唱词(虽然未必听得懂)。

王座旁的恩古最先反应过来:“《四时白纻歌》?这是白纻舞吗,如此衣着、如此编排,倒是耳目一新!咦,那是,那是三王子啊!”

扶余义慈闻言定睛一看,台上正抚琴而歌的可不就是扶余隆!再看他身旁,那道怀抱琵琶的曼妙身影,正是一袭红装艳光四射的方文君。扶余义慈终于露出笑容,对恩古道:“老三这次张罗得不错,居然想到去找文君帮忙,这一看就是文君的心思点子嘛!老三很聪明……嗯,这舞,虽尚有几分不及,却也学得很像你了!”

白纻舞起源于中原三国时的吴国。吴地出产纻麻,最早是织造白纻的女工用些简单的舞蹈动作来赞美自己的劳动成果,随后在民间广为流传。到了两晋南北朝,白纻舞受到了贵族们的喜爱,在韵律和动作上更加完善,继而走入宫廷,成为宫廷乐舞之一。百济深受南朝文化影响,数百年来陆续有南朝艺人将歌舞带到百济,白纻舞也成为百济的宫廷乐舞之一。相比于南朝白纻舞的靡丽艳冶,百济留存下来的白纻舞则更加真纯本色,舞姬表演时基本都穿轻软素白的麻衣,舞动白纻,宛若流云飞雪。

不过眼前的白纻舞经过方文君的精心改编,又与本色的白纻舞大不相同:舞姬们身着绚丽华美的舞衣,珠玉琳琅,面戴轻纱,遮住下半张脸,只露出漂亮的眼睛,随着乐声和动作含笑流盼,眼波嫣然如醉,让每一个观众都至少有一瞬感受到了与美丽舞姬目光交汇的愉悦。从乐曲到舞姿,都在南朝的优雅舒展、秀丽婉约中融入马韩民族的活泼跃动,正是扶余义慈最喜欢的恩古的风格。

恩古不由得对扶余义慈会心一笑,心里很是受用。

此时领舞舞姬长长的白纻破空一扬,上面绣着的灼灼桃花竟似飞散开来,有如桃花漫天。随着舞袖下落,人们发现竟真有花瓣纷纷扬扬飘落,花香四溢,不由发出阵阵惊叹。

“翡翠羣飞飞不息。愿在云间长比翼。佩服瑶草驻容色。舜日尧年欢无极“。扶余隆优美明亮的音色将这一阙《春白纻》演绎得很到位,跟清新活泼的舞蹈相得益彰。落英缤纷中,每个人都感受到了春的气息。

人们尚且沉醉在春意里,曲风陡然一转,变得大气奔放,台上舞姬队形为之一变,绿罗裙将领舞位置让给艳红石榴裙的舞姬。只见她石榴裙一旋一转,眼神四下一扫,便将热烈和激情传递到全场。铮铮弦响,琵琶声骤然拔高,方文君轻破檀口,唱道:“朱光灼烁照佳人。含情送意遥相亲。嫣然一转乱心神。非子之故欲谁因……”相较于上一阕《春白纻》,方文君用高亢浑厚大气的女声将这阙《夏白纻》表现得热情似火,配上舞姬们热辣的舞姿,正值盛夏的观众们不由生出心潮澎湃、血脉喷张之感。

百济宗室贵族中不乏谙熟音律、遍赏歌舞之人,此刻莫不目露神往之色,还不忘摇头晃脑点评:“此乃大唐乐舞,更兼融入了龟兹特色,大气雍容中兼具妩媚韵致,编排者真是才华横溢啊!美,太美!”

方文君高绾着雍容的飞天髻,发髻错落垂下金步摇和珠玉流苏,红绫衣裙上织满光华耀目的各色飞鸟,衣袖裙摆间密密坠着无数细碎的晶石,微微一动便是流光溢彩、动人心魄。旁边的扶余隆也是同样花色的袍服,头顶玉冠,说不尽的俊逸风流。两人身后是一对杏黄衣衫的清秀童男童女,童男击筑,童女笑盈盈捧着个花篮。另有吹箫、笛、笙等各色乐器的乐妓伶人,皆着白纱素锦立于周遭。远远望去,好似神仙临凡一般,叫人如痴如醉。

此刻,坐在贵族席偏后位置的沙吒相如眼中再无旁人,只痴痴凝望着那弹琶高歌的红衣美人——从来就晓得她美,却未见过她这般万人瞩目、倾城倾国的绝代风华,不觉喃喃道:“文君啊文君,你究竟还有多少美好、多少惊喜是我不知道的?”沙吒相如打定主意,定要找个机会跟她一诉衷肠,誓与小马快一争到底,抱得美人归!

不远处的扶余泰冷眼看着沙吒相如痴心爱慕的模样,又转头盯着台上琴瑟相和的扶余隆和方文君,面色阴晴不定,心中怨念丛生。

石榴裙被其他舞姬簇拥在当中,竟以胡旋舞的飞旋收尾《夏白纻》。随着琵琶四弦当心一划,乐声倏然而止,她整个人旋成一道红影,长长的白纻如同数道光晕环绕着红影,煞是好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