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0章 百花仙姬(上)(2 / 2)

朴太义这才从大义凛然的情绪中恢复过来,瞬间变回一脸阿谀的表情,屁颠屁颠的跑回扶余泰身边,笑嘻嘻道:“让殿下见笑了,让殿下见笑了。”

扶余泰请他入座,道:“我百济缺的就是大人这等忠肝义胆之士。来,干一杯!”说完,举起杯子。

朴太义连忙举杯,在扶余泰的杯壁下沿轻轻一碰,仰起脖子一饮而尽,又引来一片叫好声。

“二货,被人坑了还给人数钱。”扶余演边走边道。

“哥,接下去怎么办?”扶余勇问道。

扶余演道:“你不饿吗?”

“饿!”扶余勇不假思索道。

“饿就吃饭,慢慢收拾他们!”

百济后宫,笛声悠扬,琵琶铮铮,恩古长袖翩翩,随音而动。

恩古的舞,与众不同。既不似高句丽舞姬般腰悬大鼓,踩着山民祭祀的步点,跳出白山黑水的古老韵味来,也不似大唐歌舞胡旋奔放,倒是更多了几分江南水乡的轻盈秀丽、精巧别致,于方寸间变化多端,让人目不暇接。

方文君在百济多年,深知这个国家在衣着、饮食、风俗、歌舞上都大量沿袭了南朝风致,很多在大唐已经失传的南朝习俗,在百济都被保留下来。譬如这支舞,就是恩古自创的,在南朝舞蹈优雅舒缓的底子上融入了马韩传统舞蹈的活泼灵动,变得别具一格。至于她的琵琶,则是地地道道的古齐风——齐人在先秦时承袭了殷商宋人活泼大气、享受生活的特质,所喜欢的乐器也以节奏明快著称;直到汉代尊儒,鲁地崛起,汉朝皇帝又刻意打压齐人,说齐人奸猾贪鄙,才让敦厚守礼、亦步亦趋的鲁风取而代之,成为山东地区的主旋律。

宫殿外,扶余隆停住脚步,儿子扶余文思也跟着停住脚步,竖耳倾听。扶余隆喜静,尤好音律,还生了一副好嗓子。每日请安之后回到府邸,他都会喊来府中的乐班,取出各色乐器,或弹奏,或高歌。扶余文思尽管在很多事情上都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智慧,可唯独音律,比扶余隆还差了一大截。多年下来,每到午后,泗沘城很多百姓都会聚集到他府邸周围,自发的来听他们演奏。有聪明的商家便在旁边开起酒楼,宾客们便能边吃边听,既饱口福,又饱耳福。扶余隆有意考校一下扶余文思,便问道:“可听出些什么来没有?”

扶余文思想了想道:“这琵琶声欢快跳跃,又带着几分大气奔放,必不是宫中乐师所奏。”

“为何?”扶余隆又问。

有飞鸟掠过。

扶余文思道:“宫中乐师,就像那笼中囚鸟,没有自由,每日为取悦主人而活,又哪里来的灵气?”

扶余隆明知这不是他想要的答案,又不得不承认儿子说得有道理。

一名矮矮胖胖的内侍蹑手蹑脚的走上前,低声道:“殿下,王孙,可要通传?”

扶余隆摆摆手,道:“趁兴而来,尽兴而归,见不见到,又有何关系?”

胖内侍道:“殿下果然是雅人。日日都来,一日不来,倒显唐突。”

扶余隆微微一笑,道:“我有嘉宾,鼓瑟吹笙。”

胖内侍弯腰拱手,倒退着转身入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