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章 扶余泰的机会(四)(2 / 2)

“大家觉得,太子的建议如何?”义慈王继续问道。

“太子之言,大错特错!”一把洪亮的声音从西侧响起,说话之人,乃是四王子扶余演。

一众文武心下暗爽,我们还没出手,你们自己就掐了起来,于是一个个好整以暇,等着看好戏。义慈王也没想到第一炮竟是来自西边,好奇道:“哦,老四啊,你倒说说,太子的话,怎么就大错特错了?”

扶余演清了清嗓子,道:“第一条,就算唐军无力在辽东发动攻势,高句丽也不可能把主力调到南线;大唐始终是悬在高句丽头顶的一把利剑,辽东十万唐军,高句丽就得留下二十万人马防备!太子难道没有注意到,这几年从高句丽南下骚扰新罗的,都是那些野蛮的靺鞨人吗?说明高句丽已无兵可调,只能让靺鞨人来撑场面!”

扶余孝端坐不动,身为太子,这点气度还是有的。坐在东面第三位的兵官佐平、也是百济武臣之首的阶伯神情一动,扶余演说的情况,他也注意到了。作为百济的盟国,高句丽的兵力调动部署,无疑也会影响到百济的兵力分配。

“第二条!”扶余演继续道,“既然高句丽无力南下,新罗的主力必定会在汉江或伽倻发动攻势,我国非但无法休养生息,还得打起精神,应对新罗的威胁!”

扶余孝的脸色变得有些尴尬,扶余演的两条,等于把他的提议全盘否定;至少从表面看,他的论据更为充分。

义慈王“呵呵”笑了两声,转向坐在东侧第四位的内头佐平正武,道:“正武大人,他们的建议,你怎么看?”

朝臣们的心思立刻开动起来:内头佐平掌管国家府库财政,能不能打、派多少打、打多久,都得视财政状况而定。王第一个询问他,到底是倾向于打,还是不打呢?正武转过来朝义慈王弯腰行礼,没有直接回答,而是道:“臣已将春耕抗洪、修桥铺路、兴建校舍、修缮宫殿的预算费用写成奏折,就在陛下左手边从上往下的最后一本。”

“啊?哦,呵呵呵!”义慈王伸手翻了翻,正武的奏折,果然被压在左边最下面,道,“稍后就看,稍后就看。不过正武大人啊,我是问你,对他们的建议,你有何看法。”对正武这个古板的家伙,他倒是很信任,这些年来百济大兴土木,要不是他开源节流,到处弄钱,国库早已入不敷出了。

正武硬邦邦道:“事关民生防灾的钱不能动。若是开战,来年几处宫室的修缮,以及凤凰台的整修就得押后,陛下对王族的赏赐也要减半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