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3章 4 走多远,都走不出父母的视线(1 / 2)

,最快更新青少年不可不读的18本国学经典 !

第六章4 走多远,都走不出父母的视线

孟子三岁丧父,母亲把他抚养成人。

据说孟子小时候,家住在墓地旁边,孟子就经常跟着出殡的人看热闹,还模仿人家挖坑埋死人。孟母看了,觉得这个地方对孟子的成长没有好处,就搬了家。第二次搬到一个市场旁边,孟子就学着商贩叫卖,孟母觉得这个地方也不好,就又带着孟子搬了家。这次搬到一个学校旁边,孟子就跟着读书识字,学习礼节。孟母这才安下心来。

据说孟子小时候非常贪玩,有一天,孟母在家织布,孟子逃学回来玩。孟母就拿起剪刀,一下把织的布剪断,告诉孟子说:“如果学习半途而废,就像这块布一样,永远织不好。”孟子接受了母亲的教导,努力学习,最终成了一代大师。

由于孟母的教导,孟子孝顺、正直而且刚强。母亲的关爱,让他感到,孝顺是最重要的。奉养双亲不仅要使双亲衣食无忧,还要给双亲精神上的安慰。由此,他提出了“老吾老,以及人之老;幼吾幼,以及人之幼”的看法,意思是说:孝敬我自己的老人,从而推及到别人家的老人;抚养我自己的孩子,从而推及到别人家的孩子。孟子对劳动人民是有很深的感情的,他看到路上有头发斑白的人,还在背着沉重的东西走路,就觉得很过意不去,从而劝说国君实行仁政,让老年人能够穿得起绸缎,吃得上鱼肉。

可是现在,很多人却看不到父母对自己的一片苦心。和爸爸妈妈谈着话稍不如意就摔门而出;平常在家里四体不勤,很少体谅父母的辛苦,替他们分担家务。

一天晚上,琳琳跟妈妈吵架了,她什么都没带就只身往外跑。但是,走了一段路,她发现自己竟然一分钱都没带,连打电话的钱都没有!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