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4章 再次分开(1 / 2)

,最快更新修仙生活不可能那么正经 !

“你们先试。”徐远说。

意思就是,不管你是精通还是略懂,先试了再说。

那就照办呗。

吕林兰上前,匆匆看了一下就退了回来,说:“在下才疏学浅,搞不定。”

换陶念上去。同样匆匆看了几眼也退了下来,说:“我也搞不定。”

吕林兰随即对徐远说:“队长,她们两个不用试了。”她们,指东方以巧和邱书仪。

东方以巧,还没有开始丹符器阵的学习。

邱书仪,照理说应该学了,但实际上也只学了点皮毛。那点皮毛,还是在遇到吕林兰之前,度日艰难的时候学的。遇到吕林兰之后,因为修为差距太大,光顾着修炼了,就没再学。

然后,徐远这边,徐远本人,还有马定、陈学、高星都上前试了一下,同样无功而返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张凝荷在门前站立的时间相对较长。也许是她的阵法学得较好,也许她是装模作样。

全队试过,不行,然后就全队退下。换飞声城的队伍上前。

就这样,轮了一遍又一遍,两个时辰之后,仍然未能破开门上的阵法。

——

寻宝进程就僵在了这里。

如果是凡人,耐心不够好,也许就退下,另觅他途了。但修仙者有的是耐心,有的是执著。

时间一长,吕林兰发觉东方以巧的坐姿有些走样了。

是什么坐姿呢?就是传统模式下的盘坐,脚心向后的。陌生人面前,是不宜修炼的。

这说明,修为最低的东方以巧,有些坚持不住了。

吕林兰自己也觉得老是在这儿等待别人破阵很没意思,当再一次试探无果,退下的时候,吕林兰就靠近了张凝荷。

轻拍了一下张凝荷的肩膀,眼神示意,把张凝荷带到边上。

吕林兰说:“你有传音符没有?如果有,给我一张。万一我们又跟你们走散了,也好联络。”

张凝荷沉默了好几秒,说:“有那么容易走散么?”

吕林兰说:“这是秘境,不可预料的事情太多,多半会走散的。”

张凝荷笑了一下,就翻手拿了一张传音符出来。

——

这二人的交流,说出来,就是普通的话,但意思却不怎么普通。

吕林兰根据以前对张凝荷印象,判断张凝荷并不希望自己等四人同行。

这个判断很简单。吕林兰四人脱队的话,剩下七人之中,就张凝荷一个女人。六个护花使者,全都呵护她一朵莲花,多美啊。

于是,吕林兰一上来就要传音符。意思就是表明,将会跟七人分开,并希望张凝荷在不费事的情况下给予一点帮助。

最后,张凝荷拿出传音符,即表示她同意了。

——

这种心照不宣的同意,显然是不怎么可靠的。

和平盛世里,相对可靠的是合法契约,然后才是口头协议。心照不宣的默契,同样是没有保障的。

吕林兰接过传音符,并没有直接收进储物袋,而是查看了一下。

接过别人的东西,立即查看,通常表示怀疑,是一种不怎么礼貌的行为。

所以吕林兰一查看,张凝荷的脸就黑了。

吕林兰说:“咦,你看,这几个符号!”然后将传音符递了过去。

张凝荷看了一眼:“怎么啦?”

吕林兰说:“我感觉很熟悉,好像不久之前在哪儿见过似的。”

“你这样一说,我也有这种感觉。”张凝荷道。

“哦——”吕林兰转头往那道障碍门望了一眼,但却说,“可惜我不懂。”然后就直接走开了。

如此明显的提示,张凝荷自然就必了——传音符上的那几个符号,在障碍门上也有。

——

这说明什么呢?说明那道门上的图案并不仅仅是阵法,里面还嵌入了符箓。

早先说过,纯粹的阵法,其基石通常是阵旗或阵矩。但对于学问高深的大能,灵石和某几种特定的符箓,也可以作为基石。出神出化的大家,更可以不要基石,直接以山川河流布阵。

但就算以特定符箓为基石,最后的阵法仍然是阵法,而不是符阵。

那么符阵到底是什么呢?

其实,从符阵二字,就可以望文生义。

符阵,就是以符道为主,符与阵的结合的一门学问。

要学习符阵,阵法基础只要过得去就行了,但符道知识一定要精通。当然,如果阵法也同样精通,那就更好了。

吕林兰正是这样,阵法符道都是精通。当然,两者相比,她的阵法要更好一些。

——

障碍门上是符阵。用一般的破阵方法,自然是破不开的。

吕林兰虽然对张凝荷做了提示,但这提示,同样是心照不宣,同样没有明说。

只要张凝何脸皮稍厚,就完全可以把这样的发现,当成自己的功劳。

实际上张凝荷也是这样做的。

她一点都不觉得亏心。

她也知道,这是占了吕林兰的便宜。但是好以为,吕林兰是在将这个好处,与自己作交换。交换的就是,她们四人离玳的时候,自己尽可能给予帮助。

是尽可能。尽可能的意思,绝对不是尽力。它首先需要以不妨碍自己为前提。如果对自己有妨碍,那就是不可能。

——

吕林兰走开之后,张凝茶在原地站了一会儿,这才慢慢走到徐远那边,将符阵的发现,说了。

发现,算不算本事,历来众说纷纭。

大家都知道,知识分为两大类。一类,是系统知识,另一类,是经验知识。

系统知识,指的是原理、规律等等。经验知识,相当于见闻。

“我家门前跑过的小狗是什么颜色”这样的问题,是无法回答的。人们对这个问题的态度通常是,虽然答不上,但并不认为提问者行、或者自己不行。理由嘛,很简单。我那个时候没在那个地方,所以才不知道;如果我在,我肯定知道。于是乎,知道“我家门前跑过的小狗”的颜色,不算本事。这个知道,也不算知识。

关羽斩华雄,很多人知道。同时他们还知道,那是小说演义,真实的历史是,孙坚斩了华雄。那么,孙坚斩华雄一共用了几刀呢?没人知道了。但这不算本事,不算知识,因为“我那个时候没在那个地方,所以才不知道;如果我在,我肯定知道。”

但是,“如果我在”,是在华营还是孙营呢?“如果我在”,又能够在那个战场上存活几秒呢?

哥伦布发现新大陆,归来之后,他成为西班牙民族英雄。当时就有贵族表示不服,“有什么了不起!我只是没想到罢了。如果我想到了,一样可以出海,一样可以发现新大陆。”

后来,哥伦布在一次宴会上,以著名的竖鸡蛋,回击了那些贵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