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八十章 双喜(2 / 2)

“舒服啊!”张恪笑道:“世伯,朝鲜的水稻和辽东差不多,都是一季稻,生长周期长,养分足,论起口感,的确要比江南的粳米好吃很多,您要是不信,咱们中午就吃朝鲜的大米!”

“永贞说了,我自然相信!”王化贞笑道:“以往都觉着天朝占了最好的地方,产出什么都是好的。就拿丝绸和瓷器来说,西洋人都趋之如骛,不惜重金。真没有想到,海外藩国也有可称道的地方?”

站在高处太久了,就会让人放松懈怠。

大明的富庶更是到了中国古代的巅峰,士人们宁愿把精力放在两千多年前,一个失意老头的微言大义上,也不愿意睁开眼睛看看世界的变化,不得不说是天朝的悲哀!

“世伯,要说起来天朝的位置自然是好的,可是也不是处处都好,比如天朝缺少金银,可是西洋海外就盛产金银,离我们不远的倭国更是金银成山,钱多到了令人发指!”

王化贞瞪大了眼睛,不敢置信地问道:“永贞,你不是开玩笑吧?倭国要是盛产金银,他们怎么会不惜漂洋过海,跑到大明当强盗?难道他们天生下贱,在家里过安生日子不好?”

看来王大人对海外是一无所知啊,张恪索性就给王化贞讲起了他的海上生意经。

……

张恪眼下拥有海船超过三百艘,当然良莠不齐,远渡重洋肯定不行,不过跑跑朝鲜日本商路足够用了。

这些船只载着辽东等地生产的土布瓷器,草原的皮毛药材,从锦州出发,先去朝鲜把商品换成金银。然后船队继续前行,到日本的九州岛。把剩余的商品卖给当地的华侨——为什么不卖给日本人——当然不是讨厌日本人,而是海商的约定。

明末的日本九州岛,聚集差不多两三万中国侨民,其中以商人居多,甚至有些大海商甚至有自己的船队武装,在西洋人中名声大震。

比如此时的李旦和颜思齐,还包括日后的郑芝龙!

说来好笑,明朝国内对这些海商几乎一无所知,简单的把他们看成背井离乡的海寇。张恪当初给万历献策的时候就提到了李旦,在老太监陈炬的策划之下,给李旦请了六品官,准许他回国探亲。

双方达成了协议,李旦他们协助大明官方在日本兑换金银,牟取暴利。为了保护他们原有的商路和市场,只准官船携带少量的商品,而且还必须转卖给他们,不能和日本人直接贸易。

当然买东西还只是小钱而已,真正暴利是金银买卖。日本国内金价极低,且幕府和藩阀价差极大,仿佛两个国度一般。

按照张恪的设计,船队先拿着银子去盛产金矿的地方换金子,这一手交易至少能赚五成。然后拿着换来的金子去幕府兑换成银子,由于幕府和大明金银汇价看起,又能赚三成。

用赚来的银子买通九州岛的藩阀,借助他们的力量,继续倒买倒卖,一百万两银子,不出几个月,就变成三百万。

赚得钵满盆满的大明船队扬帆回国,李旦等人提供贴心的海上保护,大家雨露均沾,都有好处。唯独给日本人造成了金银外流,收入锐减的可怕结果。幕府为了弥补亏空,不得不向底层百姓征收更多的税赋。

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,不用动一刀一兵,就能让好不容易从战国走出来的日本重新回到战国时代!

王化贞听得眼珠子几乎掉下来,他实在是不敢相信,简单的倒卖金银,竟然有如此杀伤力!

说诸葛亮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,那就是近乎妖人的级别。张恪翻手之间,能让一个国家陷入混乱,比起诸葛亮还要厉害三分,这小子简直就是怪胎!

“哈哈哈,世伯,贸易的厉害还不止如此呢!我打通了朝鲜的关节,他们同意用粮食换火铳。如此一来,我们拿着从日本弄来的金银,去朝鲜换成粮食,再运回国内。朝鲜呢,他们粮食少了,金银多了,势必造成粮价飞涨,豪商巨贾吃得满嘴流油,底层的百姓却买不起粮食,日后生死也就恰在大明的手里了!”

把两个国家玩弄在鼓掌之中,爽快!比起杀了上万鞑子还要爽快!

“世伯,您可以觉得如此行径卑鄙无耻,可是一次贸易,就从日本弄回了一百五十万两银子,从朝鲜弄回三十万石粳米,五十万石小麦,足够咱们辽东难民吃大半年的!仁义礼智信那一套是给自己百姓的,不是给番邦外国的!”

王化贞身为牧守一方的大员,哪里不知道银子和粮食的宝贵,不祸害自己百姓,不从豪商世家嘴里夺肉吃,至于海外……管他去死!

正在谈论之间,突然有人从大路上跑过来,一面跑和一面大喊:“成了,成了,真的成了!”

疯子怎么跑到这儿来了?王化贞沉着脸说道:“还不快打发走了,我还要和张大人好好谈谈。”

“慢!”

张恪伸手拦住了王化贞,笑道:“世伯,这个人可不是疯子,他准是送好消息来了!”

“孙先生,有成果了吗?”

孙元化蓬头垢面,大声笑道:“没错,大人请看,你要的燧发枪做好了!”(未完待续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