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八章 想要治吏,先劝姚相(2 / 2)

盛唐剑圣 无言不信 2588 字 2022-09-01

裴旻一听王晙也放心了,王晙在此刻的朝廷上也算是一号人物,或许不及薛讷、郭知运、张九龄这样的好人物特征明显,在个别领域拔尖,却属于那种文武兼备,治军、治国、谋略各项水平都在中上的好人物,对付巨盗是绰绰有余的。

“萧卿、范卿,你们先退下。”李隆基想到了一事,将萧嵩、范宇禀退了下去。

萧嵩、范宇皆是人精,作揖告辞。

李隆基拿起桌上的四份供词,重新看了一遍,道:“如今我大唐经济发展迅速,百姓得以安居乐业,朕以为已有贞观气象,倍感欣慰。戚家连环大案事发,却给朕一计当头棒喝,让朕意识到此前想法简直可笑。”

裴旻确实无言以对,贞观之治在历史上的地位极高,不只是大乱后的大治,还有官员的廉洁,外战的辉煌各方各面在历朝历代都是拔尖的。

现在大唐确实走向了开元盛世的前沿,但要跟贞观相比,却差了几个档次。

“至少,在这治吏上,朕做的远比不上太宗皇帝高明!”李隆基目光灼灼的看着裴旻道:“朕意图改变当前近况,不知静远有什么高见?”

裴旻愣神不言,好半响才道:“臣有些不敢说!”不敢说,不是不知道。

李隆基道:“这里就朕跟你,还有就是高力士,难道你要朕也将力士支出去不成?”

裴旻忙道:“不敢!”

略作犹豫,他依旧道:“臣先如今是一外臣,这朝堂之事,实在不愿干涉。”

李隆基皱眉不悦道:“朕从来没将你视为外臣,自从你金城破吐蕃之后,朕便将你视为腹心。为朕效力,焉有内臣外臣之别。”

并非裴旻此刻优柔寡断,而是要解决治吏问题,这解决方式实在有些骇人听闻。

见李隆基话都说到这个份上,裴旻也不好在犹疑了,直言不讳的道:“冶国先治吏,治吏当从严。朝廷如今情况却有些微妙,所以……臣觉得想要治吏,先劝姚相!”

姚崇!

大唐首相!

一人之下万人之上!

他的才智,他的能力,满朝文武,无人能及!

大唐的政治情况能有今日,姚崇功不可没!

李隆基对于姚崇也言听计从,甚至任由他架空四相,独揽朝纲。